鹬蚌持争,渔翁得利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
出处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记载:蚌张开壳晒太阳,鹬去啄它,嘴被蚌壳夹住,两方面都不相让。渔翁来了,把两个都捉住了。
基础信息
拼音yu bang xiang zheng,yu weng de li
注音ㄩˋ ㄅㄤˋ ㄒ一ㄤ ㄓㄥ,ㄩˊ ㄨㄥ ㄉㄜˊ ㄌ一ˋ
繁体鷸蚌持爭,漁翁得利
字义分解
推荐成语
- 浪迹江湖(意思解释)
- 卑谄足恭(意思解释)
- 辙鲋之急(意思解释)
- 斗方名士(意思解释)
- 栋梁之材(意思解释)
- 照葫芦画瓢(意思解释)
- 天之骄子(意思解释)
- 春风风人(意思解释)
- 辞简意足(意思解释)
- 繁文缛节(意思解释)
- 触目皆是(意思解释)
- 十羊九牧(意思解释)
- 角巾素服(意思解释)
- 不翼而飞(意思解释)
- 过而能改(意思解释)
- 诈奸不及(意思解释)
- 饱食暖衣(意思解释)
- 三十三天(意思解释)
- 半夜三更(意思解释)
- 兴高采烈(意思解释)
- 熟能生巧(意思解释)
- 一鼓作气(意思解释)
- 黑天半夜(意思解释)
- 羊质虎皮(意思解释)
- 苦口婆心(意思解释)
- 了如指掌(意思解释)
- 祝哽祝噎(意思解释)
- 万变不离其宗(意思解释)
- 珠联璧合(意思解释)
- 横拖倒扯(意思解释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绘影绘声 |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。 |
全科人儿 | 指父母、配偶、子女都健在的人。 |
一时一刻 | 指非常短暂的时间。 |
着手回春 | 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。也比喻医术高明。 |
哀而不伤 | 哀:悲哀;伤:伤害;妨害;悲痛过分。1感情适度;悲哀而不过度伤心。后用来形容诗歌;音乐等含优雅哀调;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;具有中和美。2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。 |
扬幡擂鼓 | 幡:垂直的长条旗子。舞动着幡,敲打着鼓。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。 |
牛口之下 | 借指卑下的地位。 |
蝶粉蜂黄 | 指古代妇女粉面额黄,妆扮美容。 |
今来古往 | 犹古往今来。 |
悬崖勒马 |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。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。勒:收住缰绳。 |
下临无地 | 临:居高处朝向低处。从高往下看,望不见底。形容地势极其陡峭。 |
俭以养德 |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。 |
婆婆妈妈 | 形容人动作琐细,言语罗唆。也形容人感情脆弱。 |
道山学海 | 道、学:学问。学识比天高比海深。形容学识渊博。 |
龙驭上宾 | 亦作“龙御上宾”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龙驭上宾”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。意为乘龙升天,为天帝之宾。 |
目无全牛 |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。 |
二三其意 | 即三心二意。指心意不专一,反复无常。 |
轻重缓急 | 缓:慢;不急。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;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。 |
鸡口牛后 |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。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。 |
慌不择路 | 势急心慌,顾不上选择道路。 |
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 | 高山:比喻高尚的品德;止:语助词;景行:大路,比喻行为正大光明。仰望着高山,效法着大德。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。 |
止戈兴仁 | 止:停止。仁:仁政。停止战争,施行仁政。 |
脸黄肌瘦 | 脸色黄,肌体瘦。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。 |
辞喻横生 | 横生:横逸而出。言辞生动,横逸而出。 |
跃跃欲试 | 跃跃:急于要动的样子。心情急切地想试一试。形容对某事情非常有兴致;急切想试试。 |
倒悬之急 | 倒悬:头向下、脚向上悬挂着。比喻极其艰难、危险的困境。 |
抗尘走俗 | 形容为了名利,到处奔走钻营。 |
一网打尽 | 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