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睛之笔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笔:文笔。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。
出处《晋书·顾恺之传》:“恺之每画人成,或数年不点目睛。人问其故。答曰:‘四体妍蚩,本无阙少于妙处,传神写照,正在阿睹中。’”
基础信息
拼音dian jing zhi bi
注音ㄉ一ㄢˇ ㄐ一ㄥ ㄓ ㄅ一ˇ
繁体點睛之筆
感情点睛之笔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;用于文章或作品的一部分。
近义词画龙点睛
英语the finishing touch
字义分解
推荐成语
- 圆颅方趾(意思解释)
- 信口开合(意思解释)
- 奉命惟谨(意思解释)
- 贫贱不移(意思解释)
- 上下其手(意思解释)
- 心里有鬼(意思解释)
- 简明扼要(意思解释)
- 今来古往(意思解释)
- 苦口之药(意思解释)
- 空口无凭(意思解释)
- 下临无地(意思解释)
- 前脚后脚(意思解释)
- 孝子贤孙(意思解释)
- 羽旄之美(意思解释)
- 奇货可居(意思解释)
- 地大物博(意思解释)
- 湖光山色(意思解释)
- 汗马功劳(意思解释)
- 超然绝俗(意思解释)
- 时运亨通(意思解释)
- 似曾相识(意思解释)
- 束身受命(意思解释)
- 鞭辟入里(意思解释)
- 昏聩无能(意思解释)
- 沉鱼落雁(意思解释)
- 无所畏惧(意思解释)
- 张徨失措(意思解释)
- 辞喻横生(意思解释)
- 孤注一掷(意思解释)
- 秀才不出门,全知天下事(意思解释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使心用腹 | 用心思,使坏心眼。 |
从俗浮沉 |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。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。 |
习非成是 |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,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。 |
如履薄冰 |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。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。 |
零光片羽 | 比喻珍贵事物的一小部分。 |
褒善贬恶 |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;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。指分清善恶,提出公正的评价。 |
二八佳人 | 二八:指十六岁:佳人:美女。十五六岁的美女。 |
费尽心机 | 心机:心思;计谋。指用尽了心思。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。 |
兵无常势 | 兵:战争;常:常规、不变;势:形势。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。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。 |
半路出家 |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离家去当和尚、尼姑。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 |
到此为止 | 以这里为界限。 |
归十归一 | 谓有条有理。 |
路无拾遗 | 见“路不拾遗”。 |
识字知书 | 谓有文化知识。 |
信以为真 | 把假的当作真的。信:相信。 |
度己失期 |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。 |
今是昨非 | 现在是对的;过去错了。 |
作壁上观 | 壁:壁垒;营寨周围的高墙。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。比喻从旁观望;置身事外。 |
互通有无 |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。 |
棋逢敌手,将遇良才 | 逢:遭遇,遇见。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,不相上下。 |
不能自拔 | 拔:摆脱。不能将自己拔出来。指陷进很深的境地;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。 |
珠玉之论 | 形容精辟的言论,卓越的见解。 |
风情月意 | 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。同“风情月思”。 |
将功折罪 | 将:拿;用;折:抵偿。用功劳来抵偿罪过。 |
学而优则仕 | 优:有余力,学习了还有余力,就去做官。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。 |
稳如泰山 | 稳:稳固。稳固得像泰山一样。形容极其稳固;不可动摇。 |
汲汲顾影 | 惶惶然自顾其影,孤苦失望的样子。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,洋洋得意的样子。 |
刮目相看 | 去掉旧的看法;用新眼光看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