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之见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见:见解。比喻幼稚无知的见解。
出处宋 苏轼《答刘沔都曹书》:“而统谓之叙,此与儿童之见何异。”
例子明 方孝孺《读三略》:“其愚陋无识特儿童之见耳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er tong zhi jian
注音ㄦˊ ㄊㄨㄥˊ ㄓ ㄐ一ㄢˋ
繁体兒童之見
感情儿童之见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;指无知。
反义词远见卓识
字义分解
推荐成语
- 二话没说(意思解释)
- 本位主义(意思解释)
- 一钱太守(意思解释)
- 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(意思解释)
- 四书五经(意思解释)
- 如法炮制(意思解释)
- 故步不离(意思解释)
- 囊萤照雪(意思解释)
- 路无拾遗(意思解释)
-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(意思解释)
- 隳肝沥胆(意思解释)
- 鬼鬼祟祟(意思解释)
- 海水不可斗量(意思解释)
- 进谗害贤(意思解释)
- 春光明媚(意思解释)
- 舞刀跃马(意思解释)
- 时不我待(意思解释)
- 天下第一(意思解释)
- 公子哥儿(意思解释)
- 汗马功劳(意思解释)
- 子继父业(意思解释)
- 白云苍狗(意思解释)
- 打退堂鼓(意思解释)
- 北斗之尊(意思解释)
- 单刀直入(意思解释)
- 浅见薄识(意思解释)
- 主人翁(意思解释)
- 改恶向善(意思解释)
- 沉鱼落雁(意思解释)
- 慢条斯理(意思解释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草偃风从 | 见“风行草偃”。 |
初生之犊不畏虎 |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,无所畏惧。 |
满山遍野 | 布满山岭田野。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。 |
难以置信 | 不容易相信。 |
进本退末 | 本:根本;末:枝节。指重视根本、主要的东西,抑制直接、次要的。 |
举重若轻 | 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。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。 |
秣马厉兵 | 磨好兵器,喂好马。形容准备战斗。 |
鬼烂神焦 | 形容火灾惨烈,众多的人被烧死。 |
安于现状 | 安:对生活、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;现状:目前的状况。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;不求进步。 |
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 | 眼红:激怒的样子。仇敌碰在一起,彼此更加激怒。 |
婆婆妈妈 | 形容人动作琐细,言语罗唆。也形容人感情脆弱。 |
十恶不赦 | 十恶: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。指罪恶极大;不可饶恕。 |
钻木取火 |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,靠摩擦取火。 |
家无儋石 | 十斗为一石,两石为一儋。形容家里没有存粮。比喻家境困难。 |
不可磨灭 | 磨灭:指痕迹、印象、功绩、事实、道理等;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。形容永远不会消失。 |
立竿见影 |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。比喻立见功效。 |
金口木舌 | 以木为舌的铜铃,即木铎,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。指宣扬教化的人。 |
妙语连珠 | 连珠:串珠;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。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。 |
一刹那 | 刹那:梵文ksana的音译。指十分短促的时间。 |
长他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 |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,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。 |
踵趾相接 | 谓脚迹相连。形容人数众多,接连不断。 |
振聋发聩 |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(发:开启;聩:耳聋)。比喻唤醒糊涂、麻木的人。 |
表面文章 |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,敷衍塞责的做法。 |
风卷残云 | 大风把残留下的浮云一下子刮走。比喻把残存的东西扫荡干净;也用来形容很快把食物吃光。 |
来因去果 | 指事情的来龙去脉。 |
间不容砺 | 谓磨治的时间也没有。形容时间的短促。 |
条入叶贯 | 比喻深入精微,融会贯通。 |
顾虑重重 | 重重:一层又一层。一层又一层的顾虑。形容顾虑极多,难于放手行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