诽谤之木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诽谤:引以为谏言;木:木牌。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,让人们写上谏言。
出处《史记 孝文本纪》:“古之治天下,朝有进善之旌,诽谤之木,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fei bang zhi mu
注音ㄈㄟˇ ㄅㄤˋ ㄓ ㄇㄨˋ
繁体誹謗之木
感情诽谤之木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;指让人写谏言的木牌。
字义分解
推荐成语
- 鬼哭神嚎(意思解释)
- 用心竭力(意思解释)
- 胸有成竹(意思解释)
- 宁为鸡口,毋为牛后(意思解释)
- 拭目以待(意思解释)
- 杀鸡取卵(意思解释)
- 必由之路(意思解释)
- 知其不可而为之(意思解释)
- 多情善感(意思解释)
- 路无拾遗(意思解释)
- 团团转(意思解释)
- 今是昨非(意思解释)
- 气吞牛斗(意思解释)
- 不置可否(意思解释)
- 斗水活鳞(意思解释)
- 牛刀小试(意思解释)
- 错落有致(意思解释)
- 扪心自问(意思解释)
- 珠还合浦(意思解释)
- 子继父业(意思解释)
- 地丑德齐(意思解释)
- 金口木舌(意思解释)
- 斗转星移(意思解释)
- 拨乱济危(意思解释)
- 不问青红皂白(意思解释)
- 穷愁潦倒(意思解释)
- 东道主(意思解释)
- 驰魂宕魄(意思解释)
- 惊心悼胆(意思解释)
- 连车平斗(意思解释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使心用腹 | 用心思,使坏心眼。 |
绿林大盗 | 指聚集山林的强盗。 |
山雨欲来风满楼 |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。 |
如臂使指 | 好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。比喻指挥、调动得心应手。 |
损人不利己 |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。 |
咄咄逼人 | 1气势汹汹;盛气凌人;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。咄咄:表示惊奇的声音。2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;令人惊诧。 |
铺天盖地 | 铺:把东西散开;盖:笼罩;遮蔽。遮住天;盖住地。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。来势猛烈。也作“遮天盖地”。 |
语不惊人 | 语:言语,也指文句。语句平淡,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。 |
挖空心思 | 形容费尽心计;想尽一切办法。 |
燕雀安知鸿鹄志 | 鸿鹄:天鹅。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。 |
常年累月 | 长年累月,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。 |
有目共睹 | 睹:看见。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。形容极其明显。 |
将伯之呼 | 指求人帮助。 |
通俗易懂 |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。 |
东施效颦 |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;显得更美。邻里丑女(后称东施);机械地模仿;也皱起眉头;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(效:模仿;颦:皱眉头)。比喻不顾具体条件;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;结果适得其反;显得可笑。 |
信口开河 | 随口乱说一气。指说话没有根据;不可靠。信口:随口;开河:指说话时嘴唇张合。 |
败德辱行 | 败坏道德和操守。 |
拨乱济危 | 平定乱世,救济危难。亦作“拨乱济时”。 |
如火如荼 | 荼:音图。像火一样红;像茅草花一样白。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。 |
亡魂失魄 | 魂、魄: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,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。形容惊慌忧虑、心神不定、行动失常的样子。 |
大起大落 | 大幅度地起落。形容变化大。 |
超凡入圣 | 凡:凡人;普通人。超越凡俗;进入圣贤境界。后来多指学术、技艺、修养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。 |
成己成物 | 自身有所成就,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。 |
随俗雅化 | 随着时俗风尚恰到好处地改变装饰。 |
步步深入 | 一步一步地进入事物的内部。 |
一偏之论 | 偏于一面的议论。 |
指手画脚 |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。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。 |
闻所不闻 |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。形容事物非常希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