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ishi

一是

拼音yi shi
注音一 ㄕˋ

词语解释

一是[ yi shi ]

1. 一概。谓一切。犹言统一的标准。全凭。

引证解释

1. 一概。

《宋史·选举志六》:“度宗 咸淳 六年,命参酌旧制,凡文武官一是以公勤廉恪为主。”

2. 谓一切。

鲁迅 《书信集·致许寿裳》:“昨得手札,属治心学,敬悉一是。”

3. 犹言统一的标准。

《宋史·食货志上一》:“时有古今,世有升降,天地生财,其数有限,国家用财,其端无穷,归於一是,则‘生之者众,食之者寡,为之者疾,用之者舒’之外,无他技也。”
《明史·刑法志一》:“律所不载者,则听之於敕,故时轻时重,无一是之归。”

4. 全凭。
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回:“央媒拜允,一是二位老爷拣择。”

分字解释

※ "一是"的意思解释、一是是什么意思由词易查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1.惟有明清两代海南的地方志和地理总志有各种说法,也多为数千年后的揣测之词,莫衷一是。

2.为此,笔者就如何从严带队伍谈一点粗浅熟悉.一是班子建设从严,发挥好掌舵和垂范作用.

3.所谓“暗室不欺”诠解成两个含义:一是不管有无他人在旁,都要严于律已,一丝不苟;一是要表里如一,不能口是心非。

4.这类文章的共同特点有三个:一是无病呻吟,故作悲伤二是堆砌词语,滥用华丽词藻三是特别偏爱一些陈词滥调。此外,这些文章有个显着特点,也是它们的败笔之处:就是每篇文章的结尾都有一段根深蒂固的说教词,好像断尾巴的狗一样,令人难受。

5.我就这样莫衷一是的度过了一个假期,到最后我也不知道正确答案。

6.你这样不但会误导学生还会让学生们感觉对真理莫衷一是的。

7.同学对毕业旅行的方式议论纷纭,莫衷一是。

8.人生的两大悲剧:一是万念俱灰,一是踌躇满志。

9.要活在真实中,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,除非与世隔绝。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。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,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,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。有公众在场,考虑公众,就是活在谎言中。米兰·昆德拉

10.他对自己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不容置疑,我对他始终莫衷一是,搞得大家都无言以对、尴尬不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