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bing zhu
注音ㄅ一ㄥˇ ㄓㄨˊ
繁体秉燭
1. 谓持烛以照明。
1. 谓持烛以照明。
引唐 孟浩然 《春初汉中漾舟》诗:“良会难再逢,日入须秉烛。”
宋 梅尧臣 《送道损司门》诗:“朝看不足暮秉烛,何暇更寻桃与杏。”
《三国演义》第七七回:“起坐内室,秉烛看书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一一四回:“丫头秉烛伺候。”
1. 持烛、燃烛。后用以比喻夜以继日。也作「炳烛」。
引《文选·古诗十九首·生年不满百》:「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?」
《三国演义·第二五回》:「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,自夜达旦,毫无倦色。」
1.那夜师尊于我秉烛夜谈,指出我招式中的诸多破绽,如春风化雨......我......
2.残月,花间,秉烛夜游,更有好酒助兴。
3.豪门大户笙歌鼓吹,王孙公子秉烛夜游,在这种“繁华”的背后,汉末洛阳却已到危机四伏、风雨飘摇的境地了。
4.何志成回到家里,其实也没什么事,就是有点累了,不想秉烛夜游。
5.相聚太短暂了,如果不是有席勒在场,我跟苏伦真的可以秉烛夜游,痛快地畅谈整晚。
6.元亮兄快带我们去,来个秉烛夜游,未尝不是好事。
7.朔先生,中国古人最爱秉烛夜游,玛旁雍措湖的夜景极美,外地游客来了,全都流连忘返。
8.但他始终感到,单靠自己摸索,犹如秉烛夜行!为此,多年来,无论辗转工作到哪里,他总是广泛结交书界朋友,不放过一个耳濡目染、交流切磋的机会。
9.带队的老师点燃了红烛,颇有秉烛夜游的味道。
10.而浮生若梦,为欢几何?古人秉烛夜游,良有以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