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
词语解释
孔子[ kong zi ]
1. (公元前551—前479)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、教育家、儒家创始人。名丘,字仲尼,鲁国陬邑(今山东曲阜东南)人。幼年生活贫困。学无常师,相传曾问礼于老子。50岁时任鲁国司寇,摄行相事。后同学生周游列国,终不见用。晚年致力教育事业,传弟子有3000人,著名者72人。政治上主张“正名”,认为“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”,都应名实相副,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。提倡德治教化,反对苛政。伦理思想上宣传“仁”。“仁”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,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,是品德素养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的总称。教育思想上注重“学”与“思”的结合,提出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和“温故知新”。重视因材施教。现存《论语》集录孔子言行。
英Confucius;
引证解释
1. 春秋 末期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儒家的创始者。名 丘,字 仲尼。鲁国 人。 《论语》一书,记有他的谈话及与门人的问答。
国语辞典
孔子[ kong zi ]
1. 春秋时孔丘。参见「孔丘」条。
英语Confucius (551-479 BC), Chinese thinker and social philosopher, also known as 孔夫子[Kong3 fu1 zi3]
德语Konfuzius (Eig, Pers, ca. 551 - ca. 479 v.Chr.)
法语Confucius
分字解释
造句
1.筹措资金要有创新思维,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通过远程电视教育收取学费,还为志愿者教师申请了联邦项目资助。
2.所以,当庄子笑话孔子不识时务的时候,我们应该清楚这种笑话本身是建立在取消时务的基础之上的。
3.孔子学无常师,谁有知识,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,他就拜谁为师,因此说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
4.鲁国的季氏执掌大权后,不知天高地厚,也到泰山去祭天,着实被孔子讥笑了一番。
5., 花县的父老是淳朴厚道的,他们很快原谅了洪秀全捣毁孔子牌位的所作所为,继续让他担任村里的塾师。
6.请问孔子所说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”用英语应该怎么说?
7.孔子遇到不懂得东西就不耻下问,最终成为伟大的思想家。
8.孔子曰:“君子有三戒: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”。
9.我受过孔子的教诲;听过梵天的真理;也曾坐在菩提树下,伴随过佛祖释迦牟尼。可我现在仍是懵懵懂懂,信不信神明,我还在斗争。
10., 孔子之于饮食,既重其在安邦定国上的政治作用,又重其在人格修养上的道德内涵。
相关词语
- kong que孔雀
- ya zi鸭子
- xiao hui zi小会子
- xie zi些子
- zi mu子目
- zhong zi种子
- tu zi兔子
- zhu zi bai jia诸子百家
- shi zi石子
- dui he zi对合子
- shi er zi十二子
- zi yi子衣
- yin hui zi银会子
- mou zi某子
- hua hua gong zi花花公子
- zhei xie zi这些子
- shao nian zi少年子
- dui dui zi对对子
- ri zi日子
- bai er zi百二子
- chong shen zi重身子
- xue zi学子
- zhuo zi桌子
- du mu zi犊木子
- jiao hua zi叫化子
- fang zi方子
- shi zi狮子
- ying zi影子
- kong fang xiong孔方兄
- zheng xie zi争些子
- mu zi木子
- deng tu zi登徒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