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uzhi

柳枝

拼音liu zhi
注音ㄌ一ㄡˇ ㄓ

词语解释

柳枝[ liu zhi ]

1. 柳树的枝条。

2. 古乐府曲调名。又称《杨柳枝》。

3. 词调名。又称《杨柳枝》。盖由乐府横吹曲《折扬柳》演变而来。有三体:(1)单调,二十八字,四句,句七字。平韵。形似七言绝句,声律较灵活,平仄不拘定。前蜀牛峤《柳枝》词五首即用此调。(2)双调,四十字。上、下片各以七、三、七、三字为句。平韵。前蜀张泌《柳枝》词即三、七、三字为句,共三十二实字;另在第一、二、四句之下各加和声(亦称“和歌”)“柳枝”,共十二虚字,合为四十四字。参阅清万树《词律》卷一。

4. 词曲歌唱时的和声,无义。

5. 侍姬名。唐韩愈侍姬之名。

6. 侍姬名。唐白居易侍姬小蛮善舞,腰似柳枝,樊素善歌《杨柳枝》,因以为两人的昵称。

引证解释

1. 柳树的枝条。

唐 岑参 《送怀州吴别驾》诗:“灞上 柳枝黄,壚头酒正香。”
元 贯云石 《殿前欢》曲:“夜啼乌,柳枝和月翠扶疎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二六回:“不期这一哭,那些附近的柳枝花朵上宿鸟栖鸦,一闻此声,俱‘忒楞楞’飞起远避,不忍再听。”
巴金 《抹布集·第二的母亲》:“白的衣服、红的净水瓶、绿的柳枝,我都记得很清楚。”

2. 古乐府曲调名。又称《杨柳枝》。 后蜀 何光远 《鉴诫录·亡国音》:“《柳枝》者,亡 隋 之曲。

煬帝 将幸 江都,开 汴河,种柳......有是曲也。”
宋 张先 《武陵春》词:“看著娇妆听《柳枝》,人意觉春归。”

3. 词调名。又称《杨柳枝》。盖由乐府横吹曲《折扬柳》演变而来。有三体:(1)单调,二十八字,四句,句七字。平韵。形似七言绝句,声律较灵活,平仄不拘定。 前蜀 牛峤 《柳枝》词五首即用此调。(2)双调,四十字。上、下片各以七、三、七、三字为句。平韵。 前蜀 张泌 《柳枝》词即三、七、三字为句,共三十二实字;另在第一、二、四句之下各加和声(亦称“和歌”)“柳枝”,共十二虚字,合为四十四字。参阅 清 万树 《词律》卷一。

4. 词曲歌唱时的和声,无义。

宋 朱敦儒 《柳枝》词:“江 南岸(柳枝), 江 北岸(柳枝),折送行人无尽时,恨分离(柳枝)。酒一杯(柳枝),泪双垂(柳枝),君到 长安 百事违,几时归(柳枝)!”

5. 侍姬名。 唐 韩愈 侍姬之名。

宋 陈师道 《后山诗话》:“〔 韩愈 〕老有二妓,号 絳桃、柳枝。”

6. 侍姬名。 唐 白居易 侍姬 小蛮 善舞,腰似柳枝, 樊素 善歌《杨柳枝》,因以为两人的昵称。

唐 白居易 《别柳枝》诗:“两枝杨柳小楼中,嫋娜多年伴醉翁。明日放归归去后,世间应不要春风!”
唐 白居易 《对酒有怀寄李十九郎中》诗:“往年江外抛 桃叶,去岁楼中别 柳枝。”
自注:“樊 蛮 也。”

国语辞典

柳枝[ liu zhi ]

1. 柳树的枝条。

唐·岑参〈送怀州吴别驾〉诗:「灞上柳枝黄,垆头酒正香。」

分字解释

※ "柳枝"的意思解释、柳枝是什么意思由词易查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1.出外散步的时候,我总喜欢到屋后的水塘边伫立良久,那里有一棵柳树,枝条袅娜,腰身妩媚,犹如一个临水照影的美人。静静站在柳树的旁边,我常常爱怜地抚弄着那柔软的柳枝,心里说,柳树,你越来越有丰韵了。

2.春风吹拂着杨柳,细长的柳枝有如一帘绿色的窗帘在左右摆动。

3.江南的天气就是这样,虽热但也凉爽,让人感觉不到那灼灼烈日的炙烤,也无乌云压顶般的闷燥。柳枝摇摆,微风习习,漫步在那河岸边,踩着脚下青石阔道,心灵不觉寂静了下来。摆脱了勾心斗角,远离了喧哗吵闹。

4.柳枝经风叶未凋,当时愁损画眉鸟。今日重入歌舞地,逢见卿卿又魂销。

5.三月的小雨,淅淅沥沥的下着,带着几分凉意,飘飘洒洒,滋润着大地,那一条条丝线,又像是织女的纺线,织出云朵点缀天空。小草,柳树都不在不经意中吐出了绿绿的芽,飘动的柳枝又在一串一串地编织着思念......

6.此时,恰有南海观音云游至此,忙拿柳枝蘸取圣水,洒将出去,这才使得天地之间风平浪静,烟消火灭。

7.田野里小草都争先恐后的露出了绿绿的小脑袋,各种各样的野花都开了,红的白的粉的黄的......好像在对我们点头微笑;美丽的蝴蝶和蜜蜂忙碌的吸着花蜜,采着花粉,辛勤的在花丛中飞来飞去;路边的一棵棵柳枝迎风飘扬,好似一个翩翩起舞的小姑娘。

8.总是抱怨春天姗姗来迟而当万物复苏之际却只顾玩弄柳枝花朵。以至于夏天才会想起“春”游。真正出游的的乐趣却完全变了味道。汗水流尽口中,似乎有阵阵咸味儿。于是乎心中暗下决心,明年春天一定按时出游,可却忘了这决心早已按下过N次了。

9.春风吹拂着杨柳,细长的柳枝有如一帘绿色的窗帘在左右摆动。

10.柳枝在初春时观赏才最为雅致,远望仿佛是一团淡绿色的烟雾;近看则给人以清新、恬淡的感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