充耳
词语解释
充耳[ chong er ]
1. 塞住耳朵。
2. 指声音充满耳朵。
3. 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,下垂及耳,可以塞耳避听。也叫“瑱”。
引证解释
1. 塞住耳朵。
引《诗·邶风·旄丘》:“叔兮伯兮,褎如充耳。”
郑玄 笺:“充耳,塞耳也。言 卫 之诸臣,颜色褎然,如见塞耳,无闻知也。”
《荀子·礼论》:“充耳而设瑱。”
清 钱谦益 《吴士熙授承德郎制》:“昔 有宋 青溪 盗发,比疆连壤,褎如充耳。”
2. 指声音充满耳朵。
引许地山 《七宝池上底乡思》:“你岂不闻这里有等等妙音充耳;岂不见这里有等等庄严宝相?”
3. 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,下垂及耳,可以塞耳避听。也叫“瑱”。
引《诗·卫风·淇奥》:“有匪君子,充耳琇莹。”
毛 传:“充耳谓之瑱;琇莹,美石也。天子玉瑱,诸侯以石。”
清 王夫之 《诗经稗疏·小雅》:“充耳者,瑱也,冕之饰也。”
国语辞典
充耳[ chong er ]
1. 塞住耳朵。
引《诗经·邶风·旄丘》:「叔兮伯兮,褎如充耳。」
《荀子·礼论》:「充耳而设瑱。」
2. 古冠冕旁的瑱玉,因其下垂及耳,故称为「充耳」。
引《诗经·卫风·淇奥》:「有匪君子,充耳琇莹,会弁如星。」
分字解释
造句
1.我请你放下你这种充耳不闻的姿态好好地学习一下真本事。
2.大汉自桓、灵二帝以来,历代皇帝无不喜欢阿谀逢迎之词,专门爱听利好的消息,对那些不好的消息而是充耳不闻。
3.裕仁天皇正襟端坐在靠近帝国图书馆的地下掩体的会议桌边,对警报声充耳不闻,显然这已经成为了东京人生活中的一部分。
4.谁对穷人的哀求,充耳不闻,他呼求时,也不会得到应允。
5.李淳却是充耳不闻,如今他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,只是反复记诵着柳絮剑法的几句歌诀。
6.你怎么能对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充耳不闻呢?
7.他对一切求援的呼吁充耳不闻。
8.你就像那充耳不闻群众呼声的人大代表!
9.我已经一再劝告他,他却总是充耳不闻,实在令人生气。
10.我有两只有着灵活开关的耳朵,对重要的情报接收灵敏,对妈妈的吩咐却充耳不闻,又可以把别人说的话扭曲,让人哭笑不得。
相关词语
- bu chong补充
- chong fen充份
- chong dang充当
- er wen mu du耳闻目睹
- kuo chong扩充
- er pan耳畔
- er mu yi xin耳目一新
- er guang耳光
- chong qi充气
- chong ji充饥
- chong dian充电
- er mu guan耳目官
- er sai耳塞
- chong shi充实
- mao chong冒充
- chong shu充数
- bo yi er ding lu玻意耳定律
- er mu chang耳目长
- mu er木耳
- chong tian充填
- er cong mu ming耳聪目明
- chong se充塞
- chong ying充盈
- chong pei充沛
- chong yu充裕
- chong chi充斥
- er huan耳环
- bai mu er白木耳
- er ru mu ran耳濡目染
- chong zu充足
- chong yi充溢
- hei mu er黑木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