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义
词语解释
名义[ ming yi ]
1. 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或称号;与事物的实际有别的名称。
例以革命的名义。
英name;
名义[ ming yi ]
1. 表面上;形式上;仅限于称号或名目上。
例享有名义上的主权。
英titular;
2. 有。
例名义首脑。
英通常为公职的或荣誉的;
引证解释
1. 名声与道义。
引《韩非子·诡使》:“官爵所以劝民也,而好名义、不进仕者,世谓之烈士。”
《南史·袁粲传》:“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,但以名义至此耳。”
宋 吴曾 《能改斋漫录·沿袭》:“人生所享厚薄,各有定分。世有以智力取者,自谓己能,往往不顾名义。”
清 恽敬 《前翰林院编修洪君遗事述》:“君之智力足以颠倒英豪,激扬权势,独於名义所在,一心专气以必赴之。”
2. 事物的名称和含义;事物立名的含义。
引宋 程大昌 《演繁露·自序》:“而《繁露》之书,事物名义,悉所研极。”
清 俞樾 《春在堂随笔》卷十:“今人多诵《高王观世音经》,而莫能详其名义。”
徐特立 《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看事物》:“毛主席 对于名义很注意,在 江西 强调说人民是主人,政府官吏是公仆,这把人民和政府的关系弄清楚了。”
3. 名分;身分,资格。
引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十:“〔 严子陵 〕知 光武 为帝胄之英,名义甚正,所以激发其志气,而导之以除兇剪逆。”
《明史·太祖纪赞》:“修人纪,崇风教,正后宫名义,内治肃清。”
老舍 《善人》:“穆女士 给她的名义是秘书。按说有这个名义,不给钱也满下得去。”
冰心 《寄小读者》十八:“船抵 西雅图 之前一两天,他们曾用全体名义,写一篇勉励 中国 学生为国家争气的话,揭贴在甲板上。”
4. 形式,表面。
引郭沫若 《洪波曲》第六章四:“《扫荡报》本来是复兴社的机关报,但在名义上是属于行营政训处的。”
碧野 《没有花的春天》第四章:“名义上虽说是一个市镇,而居民却不到一百家。”
国语辞典
名义[ ming yi ]
1. 名誉节义。
引《史记·卷八九·张耳陈余传》:「臣之邑子,素知之,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。」
2. 名分。
例如:「师生名义」、「父子名义」。
反实际 实质
3. 名号。
引《史记·卷九·吕太后本纪》:「二年,常山王薨,以其弟襄城侯山为常山王,更名义。」
近名堂
4. 表面上、形式上。
例如:「名义上他对我很好,但背里却没有那么好。」
反实际 实质
分字解释
造句
1.又拖了一年多,大女儿考上大学去了外地,郭桂珍干脆于2008年3月带着小女儿搬到了支学文家,公然以“两口子”名义出双入对,同居生活。
2.爱情之舟在风平浪静时,可以很轻松地载起两个人,在波涛汹涌时,却往往只能担起一个人。所以,不要以爱情的名义让一条鱼忘记游泳,这是善始的开始,也使善终有了可能。
3.教改实施之后,各类名义的大学便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地增加了很多。
4.我们以学校的名义向上级反映情况。
5.一定量的权力,必然以某种名义存在于社团中,存在于一些人的手中。埃德蒙·伯克
6.其实人人心里都怀有重重恶念,只是苦于师出无名。一旦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名义,就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了。老猪
7.吃饭有时很像结婚,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,其实往往是附属品。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,正如讨阔佬的小姐,宗旨倒并不在女人。钱钟书
8.白子画,我以神的名义诅咒你:今生今世,永生永世,不老不死,不伤不灭。fresh果果
9.朝廷里的达官贵人,名义好听得很,但收入十分菲薄,最多年俸不过一万石,有的是几百石。
10., 汤沐阳暗中购买了两个要求撤股的股东的股份,并在伟达房产迫于眉睫之际,以范明的景明房产公司名义,雪中送炭,向伟达房产注入资金。
相关词语
- yi zhan义战
- ming jie名节
- zhang yi zhi yan仗义执言
- jia yi shi嘉义市
- tong yi ci同义词
- yi jing义经
- ming yi gong zi名义工资
- ming yi gong zi名义工资
- tong yi yu同义语
- zhi yi旨义
- da yi mie qin大义灭亲
- xing ming刑名
- xia yi狭义
- ming mu名目
- yi yong义勇
- jing yi ru shen精义入神
- qian ming签名
- yi fu义父
- zhen yi真义
- yi xing义刑
- yi yin义淫
- jian yi gan wei见义敢为
- yi du义度
- yi juan义捐
- yi chi义齿
- ji ti zhu yi集体主义
- guan liao zhu yi官僚主义
- xing ming姓名
- yi ju义据
- xuan ming选名
- san guo yan yi三国演义
- ci jian yi gai辞简义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