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太宗
词语解释
1. 即“李世民”。唐朝皇帝。高祖李渊次子。随父起兵反隋,建立唐朝,封为秦王。后镇压农民起义军,消灭各割据势力,羽翼渐丰。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,继帝位。在位时吸取隋亡教训,善于用人纳谏,并推行均田制、租庸调法和府兵制,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,制订《唐律》。社会经济有所恢复,史称“贞观之治”。
国语辞典
唐太宗[ tang tai zong ]
1. 帝号。指唐代第二位君主李世民。参见「李世民」条。
英语Emperor Taizong of Tang, reign name of second Tang emperor Li Shimin 李世民[Li3 Shi4 min2] (599-649), reigned 626-649
德语Tang Taizong war einer der bedeutendsten Herrscher Chinas. (Eig, Pers, 599 - 649)
分字解释
造句
1.唐太宗虽然懊恼,却不敢怪罪魏征,因为他太想做好一个能纳谏的贤君,只好不再玩小鸟了。
2.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后,励精图治,纳谏如流,使得唐朝国运蒸蒸日上,唐太宗更是成为一代有为之君。
3.假如当初蔡桓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,何至于病入膏肓,一命呜呼呢?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,又怎么能出现“贞观之治”呢?善纳人言者,昌;不纳人言者,亡。
4.唐太宗巩固边疆,在灭掉东突厥人后,就大功告成了。
5.唐太宗巩固边疆,在灭掉东突厥人后,就大功告成了。
6.假如当初蔡桓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,何至于病入膏肓,一命呜呼呢?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,又怎么能出现“贞观之治”呢?善纳人言者,昌;不纳人言者,亡。
7.贞观二十二年,唐太宗爱女高阳公主大婚,嫁与房遗爱,怎料房遗爱却心有所属对自己明媒正娶的妻子不闻不问,一心照顾自己心爱的女子。
8.知人善任、豁达大度、高瞻远瞩、明断果决,自唐太宗以后,中国历朝帝皇没有几个能及得上。
9.后人称道的“贞观之治”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唐太宗具有“安不忘危、治不忘乱”的忧患意识。
10.而皇帝唐太宗死了则不同,是阎罗殿的大管家崔判官亲自跑来接的!只见他跪拜路旁,口称:“陛下,赦臣失误远迎之罪!”。
相关词语
- zong zhu ye宗主爷
- tai ping gu太平鼓
- song tai zu宋太祖
- tai chang太常
- lao tai tai老太太
- zong zhu quan宗主权
- tai ping ling太平令
- zong jiao宗教
- tai tai太太
- zheng zong正宗
- tai ping jun太平军
- tai ping dao太平道
- zong zheng宗正
- tai zi太子
- tai ping dao太平岛
- zhui shi tai cang赘食太仓
- tai ping ce太平策
- jing tu zong净土宗
- tai ping太平
- wu zong物宗
- tai yang太阳
- tai ping che太平车
- zong zhu宗主
- tai ping fu太平斧
- tai ping que太平雀
- tai ping men太平门
- tai ping jian太平间
- zong gan宗干
- tai ping ti太平梯
- tai ping yang太平洋
- tai ping hua太平花
- tai ping quan太平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