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uci

修辞

拼音xiu ci
注音ㄒ一ㄡ ㄘˊ

繁体修辭
词性名词

词语解释

修辞[ xiu ci ]

1. 修饰文辞;作文;亦指文辞或修饰文辞。

figure of speech; rhetoric;

引证解释

1. 作文。

唐 白居易 《得乙与丁俱应拔萃互有相非未知孰是》:“勤苦修辞,乙不能也,吹嘘附势,丁亦耻之。”
明 王廷相 《大复集序》:“稽述往古,式昭远模,摈弃积俗,肇开贤藴,一时修辞之士翕然宗之,称曰 李 何 云。”
清 顾炎武 《春雨》诗:“平生好修辞,著集逾十卷。”
清 俞樾 《诸子平议·老子》:“自 宋 以来儒者不以修辞为事,莫窥斯秘矣。”

2. 指文辞。

唐 殷璠 《河岳英灵集·李颀》:“頎 诗发调既清,修辞亦綉,杂歌咸善,玄理最长。”

3. 修饰文辞。

鲁迅 《书信集·致李桦》:“正如作文的人,因为不能修辞,于是也就不能达意。”

4. 见“修辞学”。

国语辞典

修辞[ xiu ci ]

1. 将意念适切的表达为语文。

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祝盟》:「凡群言发华,而降神务实,修辞立诚,在于无愧。」

2. 修辞学上的修辞。参见「修辞学」条。

分字解释

※ "修辞"的意思解释、修辞是什么意思由词易查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1.一百十四、考查同学们对语法、修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,要求同学们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,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、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。

2.仿照例句的格式和修辞特点续写两个句子,使之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。

3.文章写得漂亮,是因为他善用修辞,例如比喻、拟人等。

4.传统的修辞理论把隐喻和换喻作为两个并列的修辞格。

5.历史使人明智,诗歌使人聪慧,数学使人精密,哲理使人深刻,伦理学使人有修养,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。

6.鉴赏时也不必面面俱到,或词语运用的不可替代性,或作品中意象凝聚着丰富的情感,或修辞使用的恰到好处,或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谈作品的思想内容等,一篇文章抓住一点就可以了。

7.以修辞和口才论,很少作家能和汤姆派恩媲美的。

8., 说理是需要通过语言表述的,粗糙低劣的语言平淡无味,也无法讲清楚一个道理,只有经过修辞锤炼的语言,才是精致高雅的语言,才能有吸引力和说服力。

9.读文章还要从用词、句式、修辞等方面去体会语言,才能心满意足,尝到读书之乐。

10.修辞学所说的“双关”,就是用一个词语或一个语言片断关涉两种事物,表达双重意思,好似一箭双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