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易顺鼎的诗 > 濂溪墓

濂溪墓

[清代]:易顺鼎

元公祠下望,不见莲花峰。指点读书处,白云生几重。

断碑村竖画,高冢县官封。一树霜皮老,还疑欲化龙。

易顺鼎简介

唐代·易顺鼎的简介

易顺鼎

易顺鼎(1858~1920)清末官员、诗人,寒庐七子之一。字实甫、实父、中硕,号忏绮斋、眉伽,晚号哭庵、一广居士等,龙阳(今湖南汉寿)人,易佩绅之子。光绪元年举人。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。马关条约签订后,上书请罢和义。曾两去台湾,帮助刘永福抗战。庚子事变时,督江楚转运,此后在广西。云南、广东等地任道台。辛亥革命后去北京,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,袁世凯称帝后,任印铸局长。帝制失败后,纵情于歌楼妓馆。工诗,讲究属对工巧,用意新颖,与樊增祥并称“樊易”,著有《琴志楼编年诗集》等。

易顺鼎共有诗(381篇)

猜你喜欢

重寄元美 其二

明代: 李攀龙

南冠君子系京华,秋色伤心广柳车。此地由来多侠客,不知谁是鲁朱家。

春梦轩,为江西按察司书吏张永年赠别

元代: 张昱

百年妄引几曾停,看取池塘草又生。蝶戏落花真自适,莺啼深院欲谁惊?

卢郎此去应如愿,宋玉从来最有情。一枕好风吹酒觉,不愁春梦不分明。

送水云归吴

: 郑惠真

琵琶拨尽昭君泣,芦叶吹残蔡琰啼。

归见林逋烦说似,唐僧三藏入天西。

咏蜀都城上芙蓉花

唐代: 张立

四十里城花发时,锦囊高下照坤维。
虽妆蜀国三秋色,难入豳风七月诗。

送李志宁归省

明代: 程通

孝子别成均,南归楚水滨。檐头缃帙旧,庭下綵衣新。

去路江梅馥,来时禁柳青。都门频送客,我亦倍思亲。

老棕

: 舒岳祥

马鬃频剪新心吐,凤翅初开劲叶森。

更有木鱼三百尾,山僧锅里煮黄金。